欢迎转载,但请在开头或结尾注明原文出处【blog.chaosjohn.com】
前言
笔者很早以前就有一个梦想,即:我所有的联网设备,都要能随时随地访问到。比如在公司访问我家里的电脑和 NAS,以及在家里访问公司的工作电脑。
于是笔者开始了漫长的折腾之路:
- 最开始,家里和公司都是电信宽带,我就不厌其烦地骚扰电信客服,申请公网IP。当路由器分配到了公网IP后,配合
DMZ
和端口映射
,就能将路由器下设备的某些端口暴露在公网上。缺点:如果设备和需要暴露到公网的服务比较多,不拿个记事本把什么服务暴露在什么端口
记录下来,用到的时候总是会记混淆。 - 后来搬家后宽带从电信换成了移动,获取公网IP就成了奢望(我还真上过工信部投诉,结果移动致电过来表示可以给我安排停服退款,我怂了,继续用吧)。然后就买了一个花生棒,即花生壳的内网穿透版,因免费版只给两条映射,所以笔者只能贡献给常用机的 SSH(22端口) 和 VNC(5900端口)。缺点:奈何能用的端口只有两个,以及每月只有2G的流量,笔者撑了一段时间还是放弃了它。
- 后来逐渐接触到各种内网穿透方案,先是
ngork
,后来是frp
,将服务端部署在了自己的云主机上后,端口数量限制再也不是问题了,想配多少就配多少。缺点:国内云主机的带宽实在太贵,以阿里云为例,1M带宽23元每月,2M带宽46元,3M带宽71元,4M带宽96元,5M带宽125元,带宽越大单价越贵;国外云主机带宽虽然足,但是延迟太高了,真的很难取舍。 - 再后来,又接触到了 n2n,个人的云主机上搭建一个节点服务器
supernode
,不同设备都连接supernode
,协商后直接进行点对点(P2P)通信,即真正的设备间数据传输是直连的而不经过supernode
。优点:全端口可用,速度不受限。缺点:因为是P2P
方案,所以需要设备都安装客户端,但它把Windows
/Linux
/macOS
/Android
都支持遍了,就是没有iOS
的客户端。 - 17年下半年的时候,笔者突然发现了神器
ZeroTier
。它就是一个增强版的n2n
,不同的是,它默认使用官方的节点服务器(当然个人也可以自建),更为重要的是,几乎所有的系统平台,它都支持,就连各类NAS也能安装使用。笔者直到今天,还在深度使用它。举个例子证明笔者有多爱它:官网是zerotier.com
,笔者于 2018-01-12 在腾讯云注册了域名zerotier.cn
,专门用来解析ZeroTier
分配给设备的内网IP
,并续费至今。(如果用whois
查一下该域名,还能发现笔者的真名和邮箱哦哈哈哈哈哈)缺点:在设备点对点之间的线路优化好之前,丢包比较严重,甚至连不上。但只要线路逐渐优化好之后,速度几乎能跑满带宽。 - 19年下旬的时候,笔者突然发现,家庭宽带和手机蜂窝网络,居然都原生支持
IPv6
了,即无论是路由器下的设备,还是插了SIM卡的移动设备,都能分配到IPv6地址
了。这意味着,通过某设备的IPv6
地址,可以直接访问到该设备的所有端口(80/443端口是否被禁得看各地运营商政策)。
IPv6 的问题
用 IPv6
实现所有设备的连通,这点非常棒,就只差一个问题需要解决:适用于 IPv6
的 ddns
方案。
什么是 ddns
呢?它的全称为 dynamic dns
,即 动态域名解析
。
使用场景:家庭宽带下,IP地址
会被运营商定期更换,在自身 IP地址
发生变化后,将新的IP地址提交给 dns解析服务商
,让约定的域名解析更新为新的IP地址。
上面 折腾之路[1]
,通过电信宽带分配的公网IP访问服务,也是需要用 ddns
来更新 IP地址
到自己的域名上,不过一般路由器都内置了 ddns
功能,傻瓜式配置起来也很简单。
但是:
- 这些成熟且内置的
ddns
方案,都只适用于IPv4
- 对于
IPv4
,局域网内只需有一台设备(可以是路由器本身,也可以是下属设备)配置ddns
就可以了,因为整个局域网都共用一个公网IP;而对于IPv6
,每个设备都有自己的公网IP,即需要公网被访问的每台设备都要单独配置ddns
解决 IPv6 的 ddns
因笔者的域名几乎都是在 腾讯云
上购买的,并且使用 DNSPod
进行解析,故以下所有的方案都是聚焦于 DNSPod
。
第一版方案
去 DNSPod 开源社区寻找 IPv6-ddns
的解决方案。不得不说,很多工具都写的很棒,代码写的很漂亮,但是都不适用笔者,主要原因为,笔者的设备太多了,所搭载的系统也太杂了,导致那些工具即使为了提高兼容性,采用 纯Python
和 纯Shell
编写,也无法满足所有设备,比如 ESXi
,这家伙虽然底层是 Linux
,但是魔改了很多,无论是 Shell
还是 Python
环境,都是阉割过的,实测大部分工具都无法正常运行;另一方面,如果遇到多网卡(含虚拟网卡)的场景,那些工具很难获取到准确的且公网可达的本地 IPv6地址
。
第二版方案
为了解决 第一版方案 的两个痛点:
- 如何获取到准确的
IPv6
地址 - 如何能在 几乎 所有系统上都适用(除开Windows,因为笔者几乎不用)
针对 痛点1
:既然通过读取网卡信息无法做到准确地获取公网可达的 IPv6地址
,那就更换思路,网上不是有很多查询自身 IPv6地址
吗,比如 api6.ipify.org
1 | $ curl api6.ipify.org |
因为几乎所有的系统都预装了 curl
或者 wget
(比如 ESXi
无 curl
但内置了阉割版的 wget
),所以 痛点1
完美解决。
同时也给解决 痛点2
提供了思路:如果我在自己的云主机上部署一个服务,设备定期将自己的 IPv6地址
和与其绑定的域名通过 curl
/ wget
提交给该服务,让该服务在云主机上代理进行 ddns
,将新解析提交给 DNSPod,不就解决了吗?
于是笔者:
- 参考
DNSPod API
用NodeJS
写了一个ddns代理
的服务部署在云主机上(用NodeJS
进行编写的原因仅仅是当时的工作内容和NodeJS
相关,顺手而已) - 各设备上用
cron
或while + sleep
定时(笔者设定的是1分钟)先从api6.ipify.org
获取本机IPv6地址
再向该ddns代理服务
提交。
Perfect!
第三版方案
第二版
方案用的挺舒心的,但是运行了一段时间发现,出问题了,我好多设备都每分钟请求一次,还挺频繁的,导致 api6.ipify.org
限流,拒绝返回。
换用其他的 IPv6地址查询服务
,也都一样,隔一段时间就可能被限流。
所以笔者萌生了自己写一个 IPv6地址查询服务
,只为自己提供服务,限不限流我自己说了算!
这回为了造轮子能造的快点,放弃了 NodeJS
改用了 PHP
,直接上代码:
PHP
代码
1 | $ cat /home/chaos/IPChecker/index.php |
Nginx
配置文件
1 | $ cat /etc/nginx/conf.d/ip-check.conf |
是不是很简单,PHP
代码就只有一行代码 echo $_SERVER['REMOTE_ADDR'];
,即直接输出请求的来源地址,而且同时支持 IPv4/IPv6
:
curl ip.example.com
返回IPv4
公网地址curl ipv6.example.com
返回IPv6
公网地址
(注:该服务只能部署在有 IPv6
地址的云主机上,因为 IPv6
只能访问 IPv6
)
第四版方案
完成一次 ddns
,要先从 ipv6.chaosjohn.com
获取 IPv6地址
,再向 ddns代理服务
提交,得两步操作,太麻烦了。
所以笔者决定把两项服务合二为一,依旧废话不多说,上代码:
项目根目录
1 | $ ls -alh /home/chaos/ddns-dnspod |
配置文件(其中 token
是 DNSPod
密钥管理里的 ID,token
,形如 30345,ac0000000918368b1cfa16f4fc6e28cd
)
1 | $ cat /home/chaos/ddns-dnspod/config.ini |
PHP
代码
1 | $ cat /home/chaos/ddns-dnspod/index.php |
Nginx
配置文件
1 | $ cat /etc/nginx/conf.d/ddns-dnspod.conf |
具体使用:
- 有
cron
的话,在crontab
里添加一行:1
* * * * * logfile='/tmp/ddns6.log'; echo "\n$(date)" >> $logfile && curl 'http://ddns6.example.com?key=YOUR-KEY&domain=DOMAIN&sub=SUBDOMAIN' >> $logfile
- 无
cron
的话,使用while + sleep
1
while true; do logfile='/tmp/ddns6.log'; echo "\n$(date)" >> $logfile && curl 'http://ddns6.example.com?key=YOUR-KEY&domain=DOMAIN&sub=SUBDOMAIN' >> $logfile; sleep 1; done
- 如果没有
curl
,只有wget
的话,将curl [url]
替换为wget -q -O - [url]
代码笔者已经上传到 Github
,如何部署请移步 ChaosJohn/ddns-dnspod 参考哈(喜欢的话给个 Star 呗)
最后
所有联网设备都可随时随地访问
这个梦想最终通过 IPv6
完美达成了。
期间经历了多个方案,终于在 折腾之路
上告一段落了。
如果后期有更优解,笔者还会回来的!
最后,如果该文对读者有些许帮助,考虑下给点捐助鼓励一下呗😊